大家常说的被动攻击性人格障碍,多指的是迎合型榨取性人格的人,是一种复合型的人格表象。
1.行为模式的目的
通过揣摩迎合他人,并与之建立契约关系后,反向的进行索取,迫使对方满足其自私的欲望。
2.行为模式的成因
自幼习得性的,在幼年时候通过实践学习得出的后天性习得性行为模式。这种人自幼聪明,在成长过程中发现如果一个人做错事情后,通过伪装卖惨可以以此逃避指责。通过迎合他人,能使他人出于同情心满足其自身自私的欲望。并以此建立榨取性行为链。既迎合-指责-索取-卖惨-指责-索取。如若被榨取人反抗停止付出,会出现很有趣的一幕——反向指责。且当他越害怕被指责什么问题,他越会提前预警性的把要逃避的问题反向投射指责对方以此逃避罪疚感与责任。被榨取方基于同理心会出现对其反向投射性的指责产生认同,把自己带入反向指责问题中去,出现并背负对其负责的责任感或负罪感。他也从而逃避了指责,占领道德的制高点,高高在上的进行情感勒索。
3.行为模式带来的结果
严重地榨取他人、迫使受害者满足其自私的欲望。受害者会呈现出自我的丧失,多伴随患有抑郁症,行为出现退行认知感差,求生欲极差。是一种通过隐性的情感或道德胁迫,利用暗示或指责的手段,迫使被害者屈从屈服,达到控制受害者满足其自身自私的欲望。
4.主要特征
被动攻击型人格障碍的主要特点简单地讲就是:用消极的、恶劣的、隐蔽的方式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以此来“攻击”令他不满意的人或事。具体表现如下:
(1)用被动的挑衅态度对待他人的要求和期望,如不愿发挥自己才能,消极怠工,强词夺理,丢三忘四,不守诺言等,对他人忠告感到愤恨;
(2)做事不合作,故意作对,闷闷不乐,易怒,好争辩;
(3)对自己持抱怨态度,表现出苦恼行为,觉得自己时时处于一意孤行和绝对依赖这对矛盾中。缺乏自信,对前途悲观。
这类人被动拒绝那些使其充分发挥他们工作和社交能力的要求。这种拒绝不是直接表达的,而是采取间接的方式如拖延、闲混、执拗、故作无能或扮作脆弱。
心理健康服务中心
2021年1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