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指出我们的人性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叫“本我”,是作为动物的“我”,以实现自己的欲望和需求为目的。 第二个部分叫“自我”,是社会现实中的“我”,有情感,也有理智。 第三个部分叫“超我”,是理想中的“我”,是良知和内在的道德。
本我是人最为原始的、满足动物本能冲动的欲望,如饥饿、恐惧、愤怒、性欲等,它构建了人性的最底层。
超我则位于人性的最高层,是管制者,是由社会规范、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内化而来的道德化的自我。超我遵循完美原则,所以常被非黑即白、非好即坏的二值判断所束缚。它像一个蒙眼的法官,根据结果而不是情境与动机,用理性而不是感性来做出判决。
在本我与超我之间的是自我,它是从本我中逐渐分化出来的,是意识的存在和觉醒。它遵循现实原则,调节着本我与超我之间的矛盾,从而在不违背超我的前提下延迟满足本我的需求。
例如,当一个小伙子看见一个漂亮的姑娘,这位小伙子的本我想立刻将她占为己有,即需要即时满足的享乐原则。而他的超我则会批判本我,说:“这是流氓行为、违法行为!”即基于二值判断的完美原则。 此时,作为协调本我与超我冲突的自我,则会向这个姑娘送花、约会,最后谈婚论嫁,组建家庭,最终和这个姑娘在一起。自我的这个延迟满足的现实原则,既满足了本我的享乐原则,也不违背超我的完美原则。 简而言之,本我是人的动物本能,超我是理想化目标,而自我则是二者冲突时的调节者。但是,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是水与火的冲突,是兽性和文明之间的冲突,因此必然是频繁的和难以调解的。于是,人类发展出一系列的调解办法,弗洛伊德称之为防御机制。
本我是欲望,所以压制本我的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禁欲。
禁锢了欲望,同时也就禁锢了人性.
压制欲望只能以毁灭来结束,无论这毁灭的是肉体还是精神
当肉体的痛苦还不能禁欲时,折磨就必将指向精神:质疑自我、贬低自我、攻击自我,哀伤、抑郁等。或者,由此产生精神疾病。
“哀伤使世界变得贫瘠而空洞,抑郁则使自己变得贫瘠而空洞”。哀伤的对象是外部世界,而抑郁针对的则是内部的精神世界。
抑郁来源于痛苦,伟大也同样来源于痛苦。或是在痛苦中毁灭,或是在痛苦中升华。
所以,与其冲突战争,不如握手言和。我们需要让欲望与克制、潜意识与意识、兽性与文明握手言和。
那位宣称“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有一句著名的话:“人类处于神与禽兽之间,时而倾向一类,时而倾向另一类;有些人日益神圣,有些人变成野兽,而生活中的大部分人保持中庸。”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中庸即美。
在我们平静的人性之下,暗流涌动,瞬息万变。动机与欲望、冲突与困扰,才构成了我们真正的人性。
心理健康服务中心
2021年1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