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专题专栏 >>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正文
生活中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方式(三)
发布时间:2021-12-20 来源:本站原创

投射作用

投射作用 是指个体把自己不能接受的欲望、感觉、想法、态度、转移到他人身上或外部世界,以避免意识到那些自己不能接受的欲望、感觉或想法。如有些人自己存在某种缺点,却反责备别人存在问题;自己作风不正派,却大谈别人如何不检点;自己存在着某种邪恶的狂欲,却坚信别人存在着这种念头,以此来保持心理平衡。“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就是这种道理。

日常生活中的投射现象不乏其例,广义的投射泛指各种内在心理的外在化,其所投射的心理活动并非限于意识所排斥者。古人云:“我见青山真妩媚,料青山见我也如是”便是典型的投射现象。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占了公家的便宜,则相信别人也占了公家的便宜;一个学生平素学习不努力,考试作弊,则认为别的同学学习也不怎么努力,考试善于作弊,而且与自己比较有过之而无不及。这都是广义投射作用的具体表现。在精神科临床上,可通过心理测验的投射性检查,了解病人真实的内心世界和欲望,从而为医生提供线索以全面了解病因,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治疗。

投射作用是人们常用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以此来保持心理平衡缓解严重的心理冲突。但过度而习惯化的投射以至于事事都责怪他人就会干扰和妨碍与他人及外界环境的正常接触,不仅会影响正常的人际关系,而且对自己的身心健康不利,甚至会逐渐形成敌对的、难以容忍的、疑虑忡忡的个性心理特征,最终出现多疑、敏感等精神症状。

内向投射

内向投射又称心力内投或摄人作用,是与投射作用相反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指将外界的事物或本来指向外界的敌视、攻击、伤害等冲动和感情,转而指向自身。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思维情感及行为往往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表现出相应的心理活动及个性心理特征。尤其是在早期人格形成的过程中,外界环境对孩子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人格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所谓“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就是这种道理。如有个孩子经常在书本上乱画并说慌话,父亲给予严厉的批评,向孩子说明这是不应该的,经过多次重复,父亲的批评和愤怒的情绪渐渐内射到孩子的内心世界,以后即使父亲不在,当他心里再次出现类似情况,也会认为这是不该做的事。也就是说,父亲的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念已被孩子内射到他的个性中去了。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是内向投射的道理。

内向投射通常是广泛地、毫无选择性地摄人外界的事物而将它们变为自己内在的品质。有时人们爱与恨的对象会象征性地变成自我的组成部分,如当个体失去所喜爱的人时,可能会模仿所失去的人的行为举止,以慰藉内心的痛苦及失落感。相反,当个体对外界社会或他人不满而怀有敌意时,因某些不可抗拒的力量或其它原因,有时会变成对自己的恨,严重者可出现自责自罪、消极抑郁和自杀行为。


【责任编辑:】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