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专题专栏 >>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正文
情绪如何产生
发布时间:2022-03-22 来源:本站原创

.什么是情绪

情绪是指人对周围事物和现象的一种内心感受,如人对某件事情的态度,是高兴或是厌恶,是愤恨或是喜欢等。人们日常所熟悉的恐惧、紧张、惊异、苦恼、耻辱等等,都是指人对事物感受和体验的一种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就是情绪。

人的情绪各种各样,各不相同。这些情绪从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角度来看,可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两种。人的所有心理过程几乎都和情绪有关,积极情绪使人精神焕发,体力增加,精力充沛,奋发向上,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就是指这种情绪。而消极情绪使人精神不振,体力下降,悲观失望,垂头丧气,所谓“愁闷瞌睡多”,就是指这种情绪,这种情绪对健康是非常有害的,长期下去会导致神经衰弱。

.情绪如何产生

人们的躯体在不同的情境下会做出相关的一系列反应和情绪、每种情绪伴随着什么样的生理反应呢?情绪几乎伴随着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天,我们每天都会经历多种不同的情绪,那么这些情绪是如何产生的呢?

就心理学而言,存在3种影响较大的情绪理论:詹姆斯-兰格理论、坎农一巴德理论、情绪的认知理论。

1.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

詹姆斯根据情绪发生时引起的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活动,和由此产生的一系列机体变化提出,情绪就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当一个情绪刺激物作用于我们的感官时,立刻会引起身体上的某种变化,激起神经冲动,传至中枢神经系统而产后情绪。在詹姆斯看来,是先有机体的生理变化,而后才有情绪。所以悲伤由哭泣引起,恐惧由战栗引起。        

兰格认为,情绪是内脏活动的结果。他特别强调情绪与血管变化的关系。兰格以饮酒和药物为例来说明情绪变化的原因。酒和某些药物都是引起情绪变化的因素,它们之所以能够引起情绪变化,是因为饮酒、用药都能引起血管的活动,而血管的活动是受植物性神经系统控制的。植物性神经系统支配作用加强,血管舒张,结果就产生了愉快的情绪;植物性神经系统活动减弱,血管收缩或器官痉挛,结果就产生了恐怖。因此,情绪决定于血管受神经支配的状态、血管容积的改变以及对它的意识。

詹姆斯-兰格理论看到了情绪与机体变化的直接关系,强调了植物性神经系统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这有其合理的一面。这个理论片面强调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作用,忽视了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作用,因而引起了很多的争议。美国生理学家坎农(W. Cannon,1927)首先反对詹姆斯-兰格理论,并提出了自己的理论。

2.坎农--巴德情绪理论

坎农-巴德的情绪理论(Cannon-Bard Theory of Emotion)由美国生理学家W.B.坎农和P.巴德在批评詹姆斯-兰格的理论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情绪理论,主张丘脑在情绪形成中起重要作用。1927 年,坎农提出了丘脑说,后得到巴德支持并加以扩充,故称"坎巴两氏情绪说"。

坎农认为,如果身体就是情绪的原因,那么不同情绪应当有不同的内脏活动的变化。同样,如果用实验或其他方法(如服用药物)引起内脏的变化,也应当有情绪反应;相反,如果除去内脏变化的感觉,就应当不再有情绪。因此,他提出了一些有力的反证。第一点,他指出,不同的情绪可以有同样的内脏活动的变化,而同样的内脏活动的变化也可能有不同的情绪。例如,伤心和感激都能流泪;心跳加快可能是受惊,也可能是过分激动或生气。第二点,他指出,脊髓高部位因意外事故切断的病人失去了内脏感觉,但并未丧失情绪或情感。虽然有的病人报告情绪有所淡薄,但都还是有情绪的。

3.情绪认知理论

情绪认知理论(cognitive theory of emotion)是心理学中主张情绪产生于对刺激情境或对事物的评价的理论。认为情绪的产生受到环境事件、生理状况和认知过 程三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认知过程是决定情绪性质的关键因素。它包括:(1)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2)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3)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4)西米诺夫的情绪认知一信息理论;(5)扬和普里布拉姆的情绪不协调理论。

(1)阿诺德的评定--兴奋

这种理论认为,刺激情景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刺激出现到情绪的产生,要经过对刺激的估量和评价,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情景--评估--情绪。同一刺激情景,由于对它的评估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评估的结果可能认为对个体有利”“有害“无关”。如果是有利就会引起肯定的情绪体验,并企图接近刺激物如果是有害就会引起否定的情绪体验,并企图躲避刺激物如果是“无关”人们就予以忽视。

(2)沙赫特和辛格的情绪认知理论

沙赫特和辛格提出的情绪归因论认为情绪产生决定于两个主要因素,生理唤醒和认知因素(故有人称之为"情绪的二因素理论"),认知因素又包括对生理唤醒的认知解释和对环境刺激的认识。这样一来,影响情绪产生的因素主要是:生理唤醒+对生理唤醒的归因+对环境刺激的认识,三方面的因素(故又有"情绪的三因素理论"之说)

(3)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

认为情绪是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在情绪活动中,人不仅接受环境中的刺激事件对自己的影响,同时要调节自己对于刺激的反应。情绪活动必须有认知活动的指导,只有这样,人们才可以了解环境中刺激事件的意义,才可能选择适当的、有价值的动作组合,即动作反应。情绪是个体对环境事件知觉到有害或有益的反应。在情绪活动中,人们需要不断地评价刺激事件与自身的关系。

(4)西米诺夫的情绪认知一信息理论

西米诺夫的信息理论认为,如果一个有机体因缺乏信息而不能适当地组织自己,那么神经机制就会使消极情绪开始行动。西米诺夫认为,情绪本身具有一种强烈的生理激活的力量,如果这个机制变活跃了,那么,一些习惯性反应必定受到破坏。当有机体需要的信息等于可得的信息时,有机体的需要得到预期满足,情绪便是沉寂的。如果信息过剩,超出了有机体预期的需要,便会产生积极的情绪;反之,则会产生消极情绪。积极的情绪和消极的情绪都可以促进行为。

西米诺夫的情绪理论虽然比较简单、明了,但它为情绪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视野、新的方向。

(5)扬和普里布拉姆的情绪不协调理论

情绪不协调理论把情绪定义为"感情性的激烈扰乱",认为情绪是一种神经中枢在感情上的 "紊乱"反应,即一种对平衡状态的破坏。强调情绪起源于对环境事件的知觉、记忆和经验。当人们在过去经验 中建立起来的内部认知模式同当前输入的信息超越稳定的基线不一致时, 就导致情绪的产生,这就是情绪不协调理论的含义。


【责任编辑:】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