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专题专栏 >>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正文
提升预防心理危机事件的能力 ----认识心理危机(四)
发布时间:2022-04-05 来源:本站原创

为更好地呵护师生员工的心理健康,除了积极地寻找专业人士的帮助外,预防才是根本之道。

一、专业人士

1.在医疗机构工作的精神科医师。

精神科医师侧重通过药物来干预大脑的活动,实现对感知觉、思维、情绪、意志和行为的调节。

2.在医疗机构中工作的心理治疗师。

他们不是医生,但受过系统的心理治疗的训练,主要通过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来帮助来访者。

3.是心理咨询师。

心理咨询师是心理学背景的专业人士,他们受到过不同程度的心理学,特别是危机心理干预师和咨询心理学的训练,主要通过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帮助来访者。

二、提升个人预防心理危机事件的能力

我们可以从周期节律性、意识水平、心理活动耐受力、心理康复能力、心里自控力、自信心、社会交往、环境适应能力这8个方面进行个人提升,从而预防心理危机事件。

1.周期节律性,人的心理活动在形式上和效率上都有着自己内在的规律性方面,我们白天思维清晰,注意力集中,适于工作:晚上能正常进入睡眠,为了第二天的工作生活养精蓄锐。

2.意识水平指意识自身因发展层次的不同而显示出的不同质的差异。从自身的直接学习和间接经验在意识水平上得到提升,在面临危机处理时,能更容易应对。

3.心理活动耐受力,对于强烈、持久的精神刺激或压力能够有较强的承受力、抵抗力。如个体遭遇亲人离世、事业受挫、突遭变故等的心理承受能力。

4、心理康复能力,是指个体从创伤刺激中恢复到往常水平的能力。由于个体的认识水平不同、经验不同,因此从一次打击中恢复过来所需要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恢复的程度也有差别。

5.心理自控能力,主要指个体在自觉控制下情感的表达、情绪的强度和思维的方向和过程。

6.自信心,是指个体对自身成功应付特定情境的能力的估价。

7.社会交往,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相互往来,进行物质、精神交流的社会活动。

8.环境适应能力,指个体能够针对外界的各种变化、及时调整身体状态,很快适应环境。

简而言之,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自己的意识水平、康复能力和适应力等。同时还要树立坚定正确的价值观,不要局限于自己的一点小得失,要用发展和大局的眼光去看问题,心理危机就不容易出现。当我们回头再去看就会发现曾经的困扰变得那么的微不足道。

要记住,心理危机并不可怕。在日常生活中呵护自己的心理健康,预防不良心理的滋生。当发现自己存在心理危机时,要积极主动寻求帮助。要相信会有人愿意帮助你,但前提是你得将自己的困难和痛苦说出来,寻求权威的危机心理干预人士的帮助。职场中,心理健康极其重要,我们要以健康的姿态从容面对职场压力。


【责任编辑:】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