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知识小科普 >> 正文
    • 心理知识小科普

对自杀的误区 ——认识心理危机(八)

发布日期:2022-10-27    浏览次数:

自杀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但又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话题,对于自杀,目前社会上存在很多误区。

1.自杀事件一般没有先兆,自杀是防不胜防的。

事实上,大多数的自杀者在自杀前清楚地表达过自己的自杀企图,向别人提及自杀是因为处于心理困境,是寻求心理支持的重要

信号。

2.不能与有自杀可能性的人谈自杀。

实际上,以温和的、镇定的、接纳的态度与对方交谈,可以让对方重新思考,可以赢得时间来做危机干预。更重要的是理解、支持和接纳对想要自杀的人是非常重要的,他们的苦闷会得到宣泄,他们的情绪会得到承托。有可能他们会因为这些温暖而留恋世界,把跨出去的那只脚收回来。

3.自杀是一种疯狂的行动。

并不是所有的自杀者均有精神疾病,给自杀未遂者贴上精神疾病的标签,会使他们觉得受到了歧视和侮辱,极可能造成他们再次自杀。

4.有自杀意念、自杀未逐的人不需要精神医学干预。

自杀者即使不能被诊断为精神疾病患者,但其心理状态也是极不稳定的,应进行危机干预和心理治疗。

5.危机的度过意味着自杀危险的消失。

如果现实问题仍然存在,则仍需提高警惕,因为自杀者表面上的“平静期”,或许正是自杀发生最危险的时期。

6.自杀未遂者并没有真正的死亡愿望

部分自杀未遂者的死亡愿望非常强到,只是因为自杀方法不足以致死或被及时抢效。

7.儿童不会知道自杀方法。

儿童通常会从电视新闻,节目或相关媒体了解到自杀的方法,其周边的有自杀行为的人,也都可能成为儿童模仿的对象。

8.没有留下遗书的人不会想自杀

根据研究统计,只有约三分之一自杀身亡的人会留下遗书。

9.把自杀挂在嘴边的人不会自杀。

确实有一些人是这样。但也有一些自杀者会在发出预警信号后实施自杀,据研究80%的人自杀死亡者生前曾发出各种预警信号和求救声。当我们没法辨别对方属于哪一种时,最安全的策略是高度重视,宁可信其有。

10.自杀是冲动性行为。

那些受到强烈情绪支配的自杀,确实有可能是冲动行为,但有些自杀行为是在强大理性支配下的行为,会有充分的准备和周密的安排。

11.只有严重的抑郁症者才会自杀。

有些严重的抑郁症者可能连实施自杀的动力和精力都没有了。那些处于抑郁加重、想要摆脱又无力摆脱的人自杀的危险性最大。

12.有过一次自杀念头的人总会想自杀。

自杀念头和实施自杀之间有一段长长的路。很多人在遇到一些危机时都曾动过一死了之的念头,但这只是短暂的念头,过后往往会克服危机,重新投入生活。

做好自杀干预的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防止曾经有过自杀行为的人出现第二次自杀,帮助他重建人生;

二级预方,帮助正处于可能自杀的危机期的人走出误解,消除他自杀的倾向性;

三级预防,对健康人进行精神卫生教育,学会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另外,媒体最好不要报道自杀方法,因为目杀带有传染性和联动性。


Baidu
sogou